开发背景
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主要有胀接、焊接和胀焊并用等几种方法,而胀接方法可以分为机械胀接、液压胀接、橡胶胀接和爆1炸胀接等几种方法。国内企业普遍采用的是机械胀接方法,该方法劳动强度大,武汉管道水压测试,工作效率低。当管板超过100mm的换热器无法实现全厚度胀接,且实际胀管率、拉脱力和密封压力等指标无直接关联,操作者主要根据经验来确定胀接紧度,胀接受人为因素影响比较大。且胀接时所用的润滑介质会渗入管子与管板的间隙之中,对后续的焊接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krips等人于70年代后期开发了液压胀接技术。该技术已形成两个分歧,一是o形环法,二是液袋胀接技术。o形环法在芯轴两端各设置一个o形环以密封胀管介质,管道水压测试,胀接压力直接通过心轴的中心孔施加到换热管的表面,使换热管发生塑性变形而与管板连接在一起。krips等人开发的属于o形环法。由于国内换热管的尺寸精度较差,管子壁厚偏差可达±10%,国外的o形环胀接技术无法对国产换热管进行胀接,进口国外-换热管成本又太高,因而-了该技术在国内的推广。液袋式液压胀接技术采用弹性液压袋将胀管介质与换热管隔离,胀管压力通过液袋作用于换热管内壁,管道水压测试设备,避免了o形环胀接技术在胀接过程中对管口的污染。
国内的液袋式液压胀接技术针对国内换热管尺寸偏差大的不足,吸取国外技术、不断-研发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新一代液压胀管机,已在石化、电力、锅炉、核电、制冷等领域换热器制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胀管机管孔要求:
1. 确认有足够的孔桥以-胀口牢固-。
2. 钻孔或铰孔后孔径应大于所用管材管外径0.0070.18mm~ 0.0100.25mm。
3. 在更换开槽板孔中的废管时,请清除板孔内金属残渣及其它杂质碎屑。
4. 板孔内进行开槽处理,可以提高胀口的机械强度。
5. 如条件允许,建议对板孔内部进行精加工或辊光处理,以达到更高的表面光洁度。这同样可以提高孔桥的抗拉强度。
胀管机在胀管应用中作简单介绍:
1.胀管工艺在电厂、锅炉厂中有着较广泛的应用,一般用在两种介质相互交换热量的场合中。
2.胀管工艺应用于电厂、锅炉厂中的凝汽器、冷油器、加热器等设备上。它是将铜管或其他管材胀接在管板上,成为一个能分离冷热工质的器件来进行热交换。
3.由于胀管是靠胀管机的胀头的扩胀作用力使管子产生塑性变形而胀接在管板上的工作过程。
其优点在于工艺操作简单、造价低,又由于胀接强度小,便于检修,所以直到现在仍然采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