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退密度差
同一纸张,刚印刷出来的样张密度较高,而经过一段时间后的样张,随着油墨的干燥平滑度降低,密度值就会下降。由于墨层干燥前后密度值不同,印刷图像呈现的色调也不同。刚印出的印品,复合油墨尚处于湿态,与干态时有一个差值。这是因为刚印出的墨层有一定的流平性,所以表面反射以镜面反射为主,看上去色彩鲜艳,光泽好。当墨层处于干燥状态时,表面反射以漫反射为主,色泽自然比刚印刷出来时显得要暗淡无光。故一般印刷样张的墨色稍比标准样张深,但究竟深多少要采用数据化控制,在打样时,测定刚印下来的各色密度值,在印刷时,参照这些密度值来印刷,就能使两者的墨色接近一致。
印刷品的效果和油墨的理化性能密切相关,油墨的组分决定了油墨的性质:
干燥时间
墨膜在纸面迅速干燥可以减少连接料渗入纸张孔隙的量,从而提高油墨墨膜的光泽度和平滑度。墨膜的光泽度高就意味着表面的镜面反射程度比较高,这样人眼在大部分情况下能看到表面反射的白光要比光泽度低的墨膜少得多,使得色彩的饱和度更高。所以光泽度高的印品看起来色彩鲜艳、饱满。专色油墨的印刷墨层大部分是半透明的或不透明的,在选择油墨配方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到墨层的透光性对专色印刷的影响。
深色油墨调配与色彩原理,在油墨调配时首先要针对稿色进行相应的判断所要采取的油墨颜色,然后对各种颜色的油墨进行适量的提取,再放置到调墨台上进行相应的调配。
调配时,应控制一个原则,即在淡色墨中逐步加入深色油墨。切不能先取深墨后加淡色墨,由于淡色油墨着色力差,假如用在深色油墨中加入淡色油墨的方式去调配,不易调准色相,往往使油墨量越调越多,这是不可取的。
当油墨色相调到原稿色相差不多时,即可用印刷纸刮墨色样后,与原稿进行对照,如还有色偏则加色改正,直到契合印刷样稿。
油墨色相调准后即可算出它们各自的份量,以便按比例进行批量的调配。假如采用三原色墨调配深色油墨,应控制它们的变化法则,以提高调墨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