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反应器中如何驯化污泥?
1、营养元素与微量元素
在当厌氧反应器中废水中n、p等营养元素缺乏的时分,不易于构成颗粒,对已经构成的颗粒污泥会发生细胞自溶,导致颗粒破碎,所以要恰当加以补充。ic反应器工作原理:ic反应器构造的特点是具有很大的高径比,一般可达4-8,反应器的高度达到20m左右。n源缺乏时,可增加氮肥、含氮量高的粪便、-酸渣以及剩余活性污泥等;p源缺乏时,可恰当投加磷肥。铁、镍、钴和锰等微量元素是生产甲1烷辅酶重要的组成部分,适量补充可增加一切种群单位微生物中活1细胞的浓度及它们的酶活性。
2、挑选压
通常将厌氧反应器的水力负荷率和产气负荷率两者的效果总和称为系统的挑选压。4、将uasb厌氧反应器各槽、池和计量箱内现已污染的-用槽车移走,减轻对酸体系设备的腐蚀。选压对污泥床发生沿水流方向的拌和效果和水力筛选效果,是uasb等一系列无载体厌氧反应器发生颗粒污泥的-条件。高挑选压条件下,水力筛选效果能够将微小的颗粒污泥与絮体污泥分开,污泥床底-比较大的颗粒污泥,而比重较小的絮体污泥则进入悬浮层区,或被筛选出反应器。定向拌和效果发生的剪切力使颗粒发生不规则的旋转运动,有利于丝状微生物的彼此环绕,为颗粒的构成创造一个外部条件。
低挑选压条件下,主要是分散微生物的成长,这将发生膨胀型污泥。当这些微生物不附着在固体支撑颗粒上成长时,构成沉降性能很差的松懈丝状环绕结构。液体上升流速在2.5~3.0m/d之间内,有利于uasb反应器内污泥的颗粒化。
3、有机负荷率和污泥负荷率
厌氧反应器中可降解的有机物为微生物供给充足的碳源和能源,是微生物增长的物质基础。在微生物关键性的构成阶段,应尽量防止进水的有机负荷率剧烈改变。
实验研究表明,由絮状污泥作为种泥的初度启动时,有机负荷率在0.2~0.4 kgcod/(kgvss?d)和污泥负荷率在0.1~0.25kgcod/(kgvss?d)时,有利于颗粒污泥的构成。
uasb反应器
uasb反应器的处理效果取决于生物效率和水力效率两部份,两者又是相互作用。uasb厌氧反应器的三种功能一、1流化的目的uasb厌氧反应器,在-厌氧处理中率1先采用以砂为载体,设备结构为内外两个圆筒,使用特1制的轴流泵,使污水和有机生物膜的砂在外筒中进行循环,到达流化的目的。就三相分离器而言,效果-的三相分离器可以保持反应器内较高的污泥浓度,而这与三相分离器的水力效率密切相关。由于三相分离器的水力效率取决于它的结构形式,因此结构-的三相分离器对-uasb反应器的处理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分步式三相分离器充分考虑了气、水、泥的分离特性,使气体在进入沉降区前充分释放,混合液进入不会干扰污泥回流,沉降区表面水力负荷较低,满足性能-的三相分离器必须具备的条件,因此具有-的分离效率,并且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方便,具有-的应用前景。
厌氧反应器的使用
1、池内升温。
对反应器的污泥进行升温, 可以用加热的清水也可以用稀释后的低浓度的生产废水 (一般 cod<2000mg/l) 进行加热。随着使用暴露问题越来越多,比如培养性颗粒污泥比较困难、容易跑泥、三相离器设计要求比较-等。进水温度控制在 39±2(中温-),1好不要超过 42℃,注意升温控制每天不要超过 2℃,直至反应器温度升高到 37±2,这时标志反应器升温结束,37±2 也就是以后反应器控制的进水温度。
2、正式进水调试。
对于厌氧反应器的调试我是这样定义的:厌氧调试没有固定的模式,真正的厌氧调试可能给出1多的还是建议。因为采用了高的cod负荷,所以沼气产值高,使污泥处于膨胀流化状态,强化了传质作用,达到了泥水充沛接触的意图。针对项目具体设计情况和具体水质水量情况而具体对待。至少我每个项目的调试都是变化的,感觉1重要的还是靠临场经验,-是要根据表面现象结合分析数据做出及时调整。因此在此我愿与大家共同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总结,此次说出来的都是可以普遍使用的。
3、 进水初期建议低浓度进水,然后逐步提升负荷。
之所以选择低浓度进水,主要考虑是较低的浓度对于刚接种的污泥来说会有一个-的适应,也会降低废水中有毒物质对接种污泥的毒1害性,随着污泥慢慢驯化,它的适应能力会逐渐增强,抗毒1害性和冲击性也会逐步增强。以现在广泛应用的第三代厌氧内循环反应器-ic为例,厌氧污泥的*大接种量约为ic反应器有效容积的50-55%左右,而其他类型的uasb厌氧反应器的污泥接种量相对要少,能处理的*大有机负荷也要低一些。等到反应器产气量比较大时,如果考虑进行沼气利用时,这时可以将水封上的放空阀关闭,直接供给用户 (提醒:供用户使用定要进行安全置换直至沼气组分的检验确认合格后方可同意用户使用)。即使不利用,这时也要关闭放空阀,通过火炬燃烧排放,不可直接排到-中。多低浓度进水为好及负荷提升依据,我接下来再讲。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云商网上看到的此信息,谢谢!
本页网址:https://www.ynshangji.com/xw/23223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