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劳务派遣业务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当时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劳务外包,产业结构和用工形式发生了-变革。企业为谋求生存、发展不得不规模地-,被裁减员工中有一技之长的者成了人才派遣的对象,人才派遣业务运应而生。
1、无形性:劳务外包服务是一种行动,我们无感觉实物商品那样来看到、感觉或触摸到这种行动。
2、异质性:劳务外包服务由于是人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行动,那么就没有两种服务会完全一致。不同的公司、同一家公司不同的员工、同一个员工不同的时间都会提供出不同的服务,而且同样的服务在不同的服务对象眼中都有不同的感受。
3、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劳务外包服务不同于实物商品,岗位劳务外包,先生产后销售和消费,劳务-产的过程中也是客户的消费过程,即使客户和服务人员在过程中没有接触。
4、易逝性:营销战略劳务服务不能被储存、转售或退回,“瞬间”发生后就需要重新来生产。我们无法-客户打电话咨询了半个小时后觉的不满意,然后将半个小时返还给服务提供商,从而重新使用或出售。生产与消费的“瞬间”同时发生。
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是劳务派遣制的一个-特征。在中国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人归单位所有,都是单位的人,工作是制,端的是铁饭碗,人员能进不能出.工人闲置浪费现象很普遍。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为特征的劳务派遣制,-适合于那些非公有制企业、改制企业和那些经营发展变化比较快、不同发展阶段或不同发展时期对人才需求又不尽相同的单位。
二,“你用人,我管人”是人才派遣制的又一个-特征。人才派遣制的用人模式实际上形成的是三种关系.也就是以人才派遣机构为中间行为主体,形成的派遣机构与被派遣人才之间的隶属关系、派遣机构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及被派遣人才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使用人单位的经营管理者能够更专心于事业的发展和企业的生产经营。
三,劳务派遣机构“一手托两家”,更有利于劳务供需双方的双向选择和有关各方责权利的保障,这是劳务派遣制的一个带有-性的好处,也是这种用人模式的机制。据总工会劳务调查显示,劳务派遣职工在2009年达到2700万人,在2011年达到3700万人,占企业职工总数 13.1%。其中,国有企业使用劳务派遣工的数量,占国有企业职工总数的16.2%。从行业分布看,绝大部分行业都使用劳务派遣工,其中电信、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等系统为-,部分-甚至有超过2/3的员工都属于劳务派遣。劳务派遣行业以保险行业、电力行业、建筑行业为主。16.8%来源于城镇,83.2%来自于农村。实施劳务派遣的岗位包括司机、文印室管理员、水电管理员和实训室管理员岗位。在一些高校已经演变为教学科研、学生辅导员以及行政管理等重要岗位的人才派遣。
|